Menu
Your Cart

大禾音樂學習誌 第二期2022.5


大禾音樂推行多年流行音樂製作與配樂教育,並且除研習課程外,提供許多音樂製作知識文章、秘笈筆記、好文分享給大家

透過〈大禾音學習誌〉,彙整當月精華內容,本次將聚焦於「Dolby Atoms製作」、「世界音樂製作」分享以下內容給你:


職人專訪-杜比全景聲混音師 -Sean 宋星凱


 混音師、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混音師-Sean M. Sinclair 宋星凱,擁有極廣泛的音樂製作專業背景與經驗。Berklee畢業後擔任世界知名配樂家Hans Zimmer、Kevin Kiner之錄音師,再到中國、香港、至今在台居住與工作多年。

    幾乎每項音樂專業領域,如錄音、混音、母帶、編曲、寫歌、甚至音效、配樂皆具備豐富的業界經驗。而近期更以韋禮安《Sounds of My Life》專輯作品混音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華語專輯、年度專輯獎。

    如此「斜槓」的Sean,在近年踏入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混音,並將全景聲混音技術應用到流行音樂中,就讓我們透過這次專訪,與他在Resident Studios「這家錄音室」-這間由他規劃、建置7.1.4監聽規格的環境中聊聊他對於混音、時下具有話題的Dolby Atmos混音的看法。



Q1

老師認為在進行混音的時候,有哪些東西是很重要的?



 第一個是聆聽環境:像是Room Modes。房間的尺寸、寬度、深度其實會影響聲音,使某些頻率能量堆積或衰減,它可以被計算出來並且修正,但是在亞洲通常房間不大,可能會有很多嚴重Room Modes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我自己小的工作室的Room在125Hz加到12dB、180Hz卻到-9dB,會影響監聽判斷。因此你要了解你房間的Room Modes狀況,加裝吸音、擴散板、或是監聽軟體校正來改善。

透過網路上的計算工具如amcoustics amroc,可以找出算出自己房間的Room Modes,改善可能影響到的頻率
   
    第二個是音量:我認為將音量的平衡(Balance)調整好是混音時最重要的一步。我會將歌曲最重要主角,通常是大鼓(Kick)、貝斯(Bass)、主旋律(Lead Vocal)、小鼓(Snare)的音量平衡做好,再調整其他配器,而EQ、動態等調整不要加太多。

    另外補充,我習慣調整好音量跟簡單EQ後就掛上Limiter,之後的混音調整時,效果就掛在Limiter後面。這不是常見的做法,但因為我之前送母帶後製之後,常覺得鼓的衝擊還不夠強、Vocal也出不太來,因此才這樣進行。而我的Limiter的作動後的訊號衰減(Gain Reduction)控制在1dB以內,若是超過的話就會檢視與調整,讓我在混音中取得更強而有力的聲響。



Q2

老師有哪些常使用與推薦的Plugin?



 我現在最常使用Acustica的Plugin,但是他超級吃電腦資源,所以很常調完就要馬上Freeze以免當機(笑)。而我之前很常使用Plugin Alliance的SSL相關Plugin如SSL G、SSL E等Channel Strip plugin,因為我很喜歡SSL實體控台的音色,也推薦給大家。

 不過如果只能推薦一個Plugin,我一定會推薦「ADPTR AUDIO Metric AB」,它可以讓你放置12首範例歌曲(註:目前版本最大可放16首),可以視覺化查看你的混音歌曲和範例歌曲的LUFS-響度差異,並且可以單獨檢查Mid/Side、Sub/Bass/Mid/High的差異,對於檢查你的混音成果,以及了解別人的混音重點會非常有幫助。


圖為Plugin Alliance所推出的 ADPTR Audio MetricAB



Q3

請問老師喜歡哪一位混音師的作品?



 我最喜歡的混音師是Derek Ali,更被人熟知的名稱是MixedByAli,他非常擅長處理Hip-Hop Rapper的歌曲混音,例如Snoop Dogg, Kendrick Lamar, Jay Rock等人的歌曲。我很喜歡他在Low-End端的處理,還有808、小鼓的混音風格,他可以讓聲音很清晰不模糊,但是又有非常強力的衝擊感,也推薦大家可以聽聽他的混音風格。

MixedByAli(DerekAli),葛萊美獎肯定之混音師,他的訪談可見影片連結
  



Q4

杜比全景聲混音 Dolby Atmos Mix近期在流行音樂混音中很有話題,不過它的魅力在哪?
有必要再特別再製作一版Atmos Mix?



    說到Dolby Atmos Mix,大概是兩年多前從朋友那知道杜比全景聲混音技術如何應用到流行音樂上,例如7.1.4、9.1.6,因為他們有更多聆聽方位可以辨認,因此有更多有聲響位置與效果的創意可以發展。現在其實許多合作的歌手也喜歡、也想要推出Atmos Mix的版本,通常聽過Atmos Mix的歌手都說聽起來很爽很過癮 (笑)。

    但因為購買喇叭的成本增加,所以製作Atmos Mix的預算跟報價需要抓得更高一些,不過現在透過耳機都可以進行模擬與全景聲混音,當然還是用多聲道喇叭聆聽會更準確一些。

Resident Studios的7.1.4監聽設置-前方與天空聲道



Q5

給予想成為混音師的同學建議



 我認為有兩個,一個是「模仿別人的混音Style,從中找到自己的Style」,我會去找不同混音師聆聽他們的混音風格,然後模仿它,做出類似的風格。在嘗試的過程中,我會發現哪些我喜歡、哪些適合我用在歌曲內,一步步的轉變成屬於自己的Style,我想這會是讓自己有獨特性、別人想來找你混音的一個好作法。

    而另一個是「開發與把握任何合作機會」,你有空可以去Live House像河岸留言,去找你會喜歡的樂團跟歌曲,主動跟他們說「欸,你的歌曲很好聽,我可以幫你混音嗎?」我也是這樣開始發展,不僅可以累積經驗,而且你若做得好,他們會繼續找你,甚至推薦給其他朋友,而你也能夠因此擴大朋友圈,增加更多製作機會。


採訪/編輯:陳從廉


用電影規格做音樂: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在流行音樂中怎麼用?

杜比環繞音效是每個進入電影院的人們熟知的名詞,而科技的日新月異,杜比於2012發布Dolby Atmos後,電影逐漸進入了全景聲時代,在影院觀影就如同身歷其中;到近年杜比從影視產業跨足進入了音樂產業當中,重新定義對於音樂畫面感的認知,並讓所有音樂工作者可以在Dolby Atmos的基礎上實踐更多聲響不同的創意與想法,但究竟什麼是Dolby Atmos?又怎麼實踐在音樂上呢?讓我們簡單快速地告訴你!



1

什麼是Dolby Atmos



音響系統從古早的單聲道,發展成雙聲道,後續加上重低音而成的2.1,Dolby Digital環繞音效的5.1、7.1、9.1,直至今日發展出Dolby Atmos,也就是杜比全景聲規格。

相較於傳統的環繞音響系統,Dolby Atmos藉由獨立的環繞喇叭與頭頂上的揚聲器產生更豐富的空間感,讓聽眾更有在電影之中的臨場感,而這種聲音規格近年也被應用在音樂之中。


(環繞音效7.1的監聽設置。來源:Dolby官方網站)



2

Atmos監聽規格為何?台灣有哪些錄音室有這架構?


Atoms的基本規格為7.1.4,分別代表著有前方左中右、左右兩側、左右後方共7顆的環繞音響、一顆的重低音喇叭,加上天空聲道的4顆喇叭創造3D空間的前後左右組成,最多可以使用多達64個獨立的環繞喇叭,達到無接縫的環繞音場。


(環繞音效7.1.4的監聽設置,增加頭頂四顆喇叭。來源:Dolby官方網站)

而在台灣,已有多家配置Atmos監聽系統的音樂錄音室,進行流行音樂、配樂、古典樂之製作,包含經杜比官方認證之錄音室如Lights Up Studio、Swinger Studio、ff Studio、杰林藝術工作室...等。


(7.1.4監聽規格之錄音室之一:Resident Studios)



3

流行音樂也會做Atmos?


而身處科技時代的我們,要聆聽全景聲規格的音樂不需要花個幾十萬搭建一個7.1.4的音響室,只要利用Apple Music等有支援空間音訊的音樂串流平台,並且使用有支援杜比全景聲的手機上插上耳機,或是戴上有支援全景聲的藍芽耳機(如 Apple AirPods 3/pro),選擇到空間音訊的歌單中即可享受。

近期有越來越多的華語歌手製作全景聲版本的歌曲,如韋禮安《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田馥甄《現在是什麼時辰了》單曲、盧廣仲《勵志論》全專輯、魚丁糸《池堂怪談》全專輯都有上架全景聲版本。


(音樂串流平台如Apple Music、TIDAL可支援歌曲使用Dolby Atmos聆聽,歌曲需有製作全景聲的版本、並且需要有對應的耳機、聆聽工具)



4

自己在家就能用耳機製作Atmos混音?


來看看DAW跟Atmos有關的製作&模擬 ex.Logic內建的全景聲製作Plugin吧

隨著Dolby Atmos在音樂製作上的發展,越來越多串流平台支援空間音訊,也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混音工作者加入全景聲混音的行列,因此許多DAW廠商加入到了全景聲製作的行列,例如:Pro tools Ultimate(需購買Dolby Atmos Prodution suit)、Logic Pro X(10.7版後)、Steinberg Nuendo等,都支援全景聲製作。


(DAW軟體Logic Pro 內有原生效果器可製作Atmos)

因此現今若想製作Dolby Atoms,不一定需要花費大把鈔票購入許多喇叭及器材才能開始,只要在DAW中切換監聽環境成Binaural模式,即可用任何耳機進入到Dolby Atmos的音樂製作世界中;而在全景聲混音當中分為「Bed」及「Object」,所謂的Bed就是你的主要的聲音內容,Object則是你想讓在3D空間中製造的聲響效果,以此為基礎來去製造出最符合歌曲的畫面。



5

如何入門&學習:哪些影片、文章好入門



現在Dolby Atmos在華語音樂中的應用相對少,也因此幾乎很難找到中文的教學影片,而杜比官方Youtube頻道有做一系列的教學影片可供大家學習( https://reurl.cc/WklkdZ ),也可以在在搜尋引擎上輸入「Dolby Atmos music mixing in Pro tools / Logic pro / Nuendo」等就可以找到許多實用的入門影片及文章。


而大禾音樂在5月即將舉辦的混音研習營,邀請到專業杜比全景聲混音師-宋星凱,除了曾混製過韋禮安、蕭敬騰、范瑋琪等藝人的歌曲外,也參與過遊戲「變形金剛:崛起」、電影「馗道:粽邪2」等配樂音效的製作,為大家揭開神秘的全景聲混音面紗。


撰寫/林明翰

編輯/陳從廉




【專訪】音樂製作人/編曲家/吉他手 - 曾仁義




1

透過世界音樂站上國際舞台,從台灣出發是最棒的!



世界音樂是什麼?原住民音樂就是世界音樂嗎?台灣的世界音樂又長什麼樣子呢? 從17歲便決定要當一名吉他手的曾仁義老師,現為音樂製作人、編曲家、也是吉他演奏家,擁有超過百首的編曲經驗,包括戴曉君、桑布伊、朱丁順、嚴詠能、美麗心民謠、戴愛玲、流氓阿德......等,在獲得第32屆金曲獎最佳年度專輯獎:桑布伊|《pulu'um 得力量》的專輯中擔任製作人、編曲人。台灣的世界音樂對他而言,可說是生活中充滿人文風情的一段旅程。

(曾仁義,左三,第32屆金曲獎最佳年度專輯獎/圖片源自 噓!星聞 記者李政龍)


從17歲時立志要成為一名吉他手的曾仁義老師,最剛開始是接觸空心吉他,後來在嚴詠能老師的帶領之下,認識了恆春地區的民謠。進而開啟了台灣傳統音樂之路。

老師說明,現在的世界音樂其實是來自各國的傳統音樂,在台灣舉凡原住民音樂、客家音樂都是。雖然將這些歸類為「世界音樂」,但其實就是各國傳統音樂流行化的概念,要有流行文化的成分,因此視覺與聽覺都要得到滿足,才能有更多變化。




2

透過古調與傳統樂器使用,挑戰編曲的不可能



老師坦言,在歌曲製作時加入傳統樂器其實並非簡單事,像是月琴和鼻笛,在桑布伊《求祢垂憐》、戴曉君《戰歌》這兩首歌都有使用到,由於樂器都是手工製作,容易有音準上的問題,所以一開始會採用以Midi為主。如果音還是不準,再進行調音,這是相較於一般製作不同的地方。


(左為月琴/南北管主題知識網、右為鼻笛/中時新聞網 潘建志)


另一個則是古調使用,恰好跟上述的例子相反,在桑布伊《長歌》中,找來林強擔任編曲人,這首歌沒有所謂的音準、速度,而是只有出現電子聲響與古調演唱,因此在與編曲人溝通及錄製上皆花了許多功夫,經過多次反覆討論,才將整首歌製作出來。




3

到當地深入理解文化,是最好的靈感來源



老師提到,想要做好傳統音樂,不能只單靠蒐集書面或網路上的資料,而是一定要實地走訪現場,去感受土地的溫度,並深入理解文化背景。像是曾跟著桑布伊一起回到家鄉,參與卑南族的大獵季、小米收穫祭。也曾為了製作專輯,在恆春長待了兩個月......等等。當這些經驗走入生活當中,才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說這段故事,並將當地素材融入到音樂中,透作品傳達出最真實、最具文化意義的樣貌。



4

去就對了!從現場表演打開感官,真實感受



傳統音樂的現場演出,最能傳達出音樂當中的生命力,也是老師最推薦的學習方法!

「如果你真的喜歡這樣的音樂,你就要去現場,感受『這就是我們國家的音樂』,去就對了!」老師也分享,在台灣如果想參加世界音樂的音樂祭,PASIWALI音樂節、 世界音樂節@台灣、屏東半島歌謠祭、花蓮Pangcah生活節,都是很棒的選擇。

(PASIWALI音樂節/圖片源自 角頭音樂)


(屏東半島歌謠祭/圖片源自 屏東縣政府)



5

到當地深入理解文化,是最好的靈感來源



將台灣傳統音樂帶到國際舞台,是讓國外最快認識台灣的方法之一,老師有許多在國外的表演經驗,也發覺對外國聽眾而言,「視覺」是決定這場表演是否吸引他們的關鍵原因之一,因此傳統服飾、傳統樂器的使用,甚至是互動的呈現方式就變得十分重要。

而將歌曲改編成室外表演的編制,不同於一般樂團只要帶上吉他、貝斯、鼓等,使用傳統樂器要考慮的更加仔細,像是調整聲音頻率、鼻笛的拾音器選擇、月琴的音準容易跑掉、樂器演奏的可行性,老師笑說:「表演當然都是樂器優先,如果收音上真的沒辦法,才會放program代替。」,有時候在製作歌曲時其實就會先考慮,這首歌的演奏性與編製安排是否適合室外場地表演,有適合的,會再根據表演性質做調整。

對老師而言,這些台灣的世界音樂不只帶他去了國際上大大小小的舞台,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些日常、文化體驗或是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堆積成音樂靈感,製作的每一個階段,都像是提取生活中的精華,加以製作,寫進音樂裡。


採訪/編輯:蔡盈宣

編輯:陳從廉






THE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音樂知識與資訊,請持續關注大禾音樂

*期刊部分內容(圖文)轉自網路,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大禾音樂以外之作者觀點並不代表大禾音樂立場,文章與圖片內容若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投稿/轉載:askme@dhmusic.cc
(主旨請寫:音樂學習誌投稿 或 轉載)
業務合作:askme@dhmusic.c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品人:林尚德
/採訪、編輯:陳從廉、林明翰、蔡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