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讓音樂更乾淨

進行母帶後期處理沒有一定的SOP,但為了讓歌曲更大聲、聲音更飽滿,勢必會再過濾雜音與容易混濁的聲音,才不會在放大聲音的同時,連同雜音一起被放大。一開始可先做以下的基本處理:

 

1.基本處理

(1)降噪(Noise Reduction)

即便經過混音處理,歌曲仍很可能存在雜音,或是製作過程中因電流而造成雜訊。為了避免噪音再次放大,在母帶後期處理時會透過門限器去除噪音,如Gate、Expander;或利用去除雜音的軟體插件(Denoiser)來擦除雜音,如izotope的

Ozone Denoiser、RX7等,


不論在過濾錄音時的雜音或電子雜訊,皆為非常好用且容易上手的工具。
 
(2)頻率的處理(EQ Filtering)


過濾雜訊後,將使用EQ做細微調整,首先仍須解決相位問題。


雖然在混音時已經處理過相位問題,但在母帶後期製作時,精細度將會達到「處理某段產生相位的頻率」。如果相位問題無法解決,最好的方式是退回混音、錄音階段處理,但如果無法這麼做的話,也可使用線性相位等化器(Linear-Phase

EQ),透過時間的位移,讓某段頻率稍微延遲一些,降低該頻段的相位影響。但這也代表過多的調整將會


造成延遲(latency),影響整首歌曲的整齊感。


 

(3)M/S值調整

 
 

若想調整聲音的清晰度,在母帶後期處理時可透過Mid./Side值調整。如同乾訊號╱濕訊號一般,Middle值強調歌曲中最主要的角色,如人聲、大鼓、主要旋律樂器等;而Side值則強調次要的旋律樂器伴奏,以及聲音的空間殘響等。

因此經過M/S的音量比例、頻率等調整後,可以將側邊較混雜的聲響過濾掉,使歌曲的主要聲音資訊更加清晰。

在處理完相位問題之後,透過多段式的EQ,也可再進行以下調整:

 

2.看EQ圖形調整

將全部的帶通濾波設置好以後,可先用「看圖」的方式操作,嘗試觀看哪一段的頻率較為突出或特別凹陷,可將該頻率微小的降低或抬升(建議至多不要超過3dB)。

若有母帶後期處理的參考範例(Reference),除了可供聆聽比對以外,也能使用具有EQ Match 的EQ軟體插件,同時在圖表上比較範例與調整歌曲的頻譜,再按照範例的頻譜走向調整。

如下圖透過EQ Match的方式,將上方的範例頻譜帶入,與下方欲後製的歌曲頻譜進行比較,即可發現下方的頻譜有兩處稍微凸起處,此時若使用帶通式濾波(Band Filter),減少這兩處頻率,能使歌曲的頻率更為平穩、更符合範例歌曲。


 

 

3.找出整首歌曲的重要頻段,再細微調整

此時在EQ上的調整會對「整首歌曲」造成影響,因此EQ調整的量值須非常精細,如「實體多段式EQ圖」,調整單位甚至精細到以0.5dB為單位。

調整時請思考「整首歌曲」重要的頻段可能在哪裡,例如:整首歌曲中最重要的人聲、大鼓、小鼓Punch、吉他Solo、或是Hi-Hat的高頻等,先找出數個自認重要的頻段後,再將數個EQ的帶通式濾波(Band)設定在該頻率上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