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首歌看成是一個劇本,配唱製作人就像是表演指導,幫助歌手把一首歌的場次、層次都梳理出來。

而在配唱製作經驗超過20年的古晧老師,為華語樂壇天王天后如蔡依林、張學友、蕭敬騰、張惠妹、孫燕姿、蕭亞軒...等歌手創作詞曲、擔任演唱會和聲、配唱製作人。並且在配唱製作領域中持續活躍,製作歌手、團體包含:鼓鼓、庸俗救星、June Pan、陳昊森、丁噹、四分衛、柯泯薰、守夜人、溫室雜草...等。

透過邀請到古晧老師開課的機會,與老師請益配唱製作經驗。


Q1.大眾對於配唱製作人這個職業或許不太熟悉,想先請老師幫我們用一段話來簡介配唱製作人的工作與定位,另外很多人不見得了解錄音師跟配唱製作人的差別,想請老師幫我們做說明。


我覺得配唱製作人像是一個剪裁師,拿到的歌像是一間新衣裳,要想怎麼修改這件新衣裳,讓他穿在歌手身上可以更合身、是非常好看的。

錄音師跟配唱製作人的差別的話,以我自己認識的優秀錄音師來說,我發現他們的共通點是他們的情緒波動很小的,也可以說錄音師整個工作時的情緒是很中性的。

至於配唱製作人有時候要請歌手收、有時候要放,可能這個歌手很適合唱這首歌,他的聲音有這個潛能,我就要去引導他,把他的潛能放出來。

配唱製作人像是聽眾的第一個耳朵,要去分辨這首歌是不是耐聽的。配唱製作人的工作像是表演指導,怎麼來安排歌曲的結構跟層次,讓歌手把它呈現出來。


 

Q2.了解到配唱製作人的工作內容後,想請問老師什麼樣的人需要學配唱?如果沒有相關的樂理知識可以學配唱嗎?不會唱歌可以成為配唱製作人嗎?


只要有牽扯到流行音樂的,甚至是演奏家,都可以來學。曾經我在一場表演聽到舞台上的表演者彈了八個音,我就哭出來,我就知道他裡面有多少的人生歷練跟故事。

另外聽眾有興趣也可以來學,這樣的話當聽眾聽到一首歌,就不是我喜歡或不喜歡這麼一翻兩瞪眼,他可以知道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可能是因為咬字、感情、角色等。

我剛入行我完全不懂樂理,我是因為喜歡唱歌,所以參加學校的歌唱比賽後被人介紹因而入行,入行之後才開始學。

也很感激李富興、黃介文老師的教導,還有馬毓芬、謝文德、Jim Lee老師等人給我許多機會。越進入這個行業,發現唱歌是很深的、是學無止境的。

 

Q3.配唱製作人要如何在短時間內抓到歌手聲音的特質?


如果是完全新的人,我會想先跟他見上一面,因為歌手進入錄音室唱歌這件事是很赤裸的,對歌手來說是辛苦的,我會先跟他聊聊天,聽他講話的態度、節奏,然後產生想像、觀察,找到這個人的氣味來代入這首歌。

如果是發片歌手,我會去了解他是怎樣的人,找各式各樣他的資料,像是作品、新聞,因為這首歌不是他的起點,而是他的演藝生涯的一個點,怎樣可以讓他更加分。

比方說他是一個非常敢愛敢恨的人,並不在乎世界怎麼看他,如果今天拿到一首感情很濃厚的歌,我會在一些歌詞裡幫他解釋,他今天敢愛敢恨是因為他有很大的愛要給,而不是不在乎別人。

我有時候會跟歌手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有時候不會。因為有時候解釋太多他們就變成在演戲,我會透過說故事,或是一些奇怪的要求來引導,當他們做到的時候,心裡多半會有感動。

( 近期古晧老師配唱製作之歌曲-柯泯薰〈陌生的瞳孔探險〉)


Q4.歌手唱歌時,如果在情緒跟技巧上無法並重,老師會怎麼去做取捨?


對我來說情緒也是技巧,歌手怎麼把此時此刻的狀態,合適的放到歌裡,那就是技巧。現在選秀節目很多,很多時候上面的技巧,對我來說是炫技。

如果說的是音準,我會在還沒運用到科技之前,多鼓勵他,讓他可以到達音準在可接受的狀態以內。

如果在錄音的時間允許的話,其實拍子可以硬剪出來,不過律動是剪不出來的,那個流動,當然音準也不能差太多,除非那首歌是電音啦!我會希望每一首歌的拍子我是可以解釋、合理的。

有時候錄音要錄個五、六天,很多人不懂為什麼要錄那麼久,其實我們是在等待,等那個魔幻時刻,讓那句可以被播個一百遍,而不是很厲害的One take。

我還是希望情緒大於技巧,畢竟人是情感的動物而不是技巧的動物。我需要這首歌動之以情,而不是動之以技巧。

 

Q5.老師在配唱工作有二十年的豐富經驗,這段期間音樂後製技術如人聲編輯(Edit)、音準調校(Tune)也進步了很多,因此想請問以前跟現在在配唱工作時有什麼樣的分別,是否因為科技而不用要求到非常仔細?


很不一樣,以前是盤帶的時期,有時候前後句子連接的不太好,製作人會希望你再唱一次,為了一句歌詞花二十分鐘,甚至一天,當那一句唱好了,之前錄的就不見了,你沒有辦法留住所有的最好。

現在不一樣,一個歌手可以唱十軌,以前錄音是一塊一塊的,現在是一條一條的。有人質疑說:這樣還叫唱歌嗎?但這就是現在這個時代,紀錄好東西的方式,不過當然一塊還是最自然的。



Q6.現在的音樂製作門檻降低,宅錄風氣興盛,想請問老師覺得現在還需要配唱製作人嗎?

我自己覺得還是需要,小時候我有一台錄音機,我錄自己唱歌可以錄一天,我最早開始配唱的歌手是我自己,即便是宅錄,你也要知道你為什麼喜歡這軌。

如果我有比我現在還要遠大一點的目標,你要做的不是一直唱,而是要有概念跟方法,如何把情感掌握得更好,錄音的技術上也可以事半功倍。

要怎麼把你的熱情、感情、對人生的深度、廣度,錄到歌曲裏面,這都是跟配唱相關的。


Q7.配唱製作人的專業能力比起編曲、混音比較抽象,也比較難實際去演練,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持續在進步,想請問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麼精進配唱的技能?

我小時候會模仿喜歡的歌手唱歌,後來慢慢我發現說故事的能力,有點像是我怎麼體驗我的生活。

觀察生活、周遭、看劇,了解歌手喜歡的東西,來建構一個人。其實唱歌的人應該蠻累的,不是練習轉音、高音,是去增加生命的豐富度。


Q8.對現在的音樂人,或是配唱製作人,打算成為配唱製作人的朋友說段話

不要設限,因為我們是在玩音樂,雖然做音樂(尤其商業音樂)需要配合妥協更多事,但絕不是單純在執行音樂,不要對音樂無情、市儈、功能主義,這樣音樂才會回饋給你更多的感動,不要犧牲掉對音樂的熱愛,不然我們會變成機器人。


採訪/編輯:陳思辰

編輯:陳從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