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師、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混音師-Sean M. Sinclair 宋星凱,擁有極廣泛的音樂製作專業背景與經驗。Berklee畢業後擔任世界知名配樂家Hans Zimmer、Kevin Kiner之錄音師,再到中國、香港、至今在台居住與工作多年。

 幾乎每項音樂專業領域,如錄音、混音、母帶、編曲、寫歌、甚至音效、配樂皆具備豐富的業界經驗。而近期更以韋禮安《Sounds of My Life》專輯作品混音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華語專輯、年度專輯獎。

 如此「斜槓」的Sean,在近年踏入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混音,並將全景聲混音技術應用到流行音樂中,就讓我們透過這次專訪,與他在Resident Studios「這家錄音室」-這間由他規劃、建置7.1.4監聽規格的環境中聊聊他對於混音、時下具有話題的Dolby Atmos混音的看法。


Q1:老師認為在進行混音的時候,有哪些東西是很重要的?

 第一個是聆聽環境:像是Room Modes。房間的尺寸、寬度、深度其實會影響聲音,使某些頻率能量堆積或衰減,它可以被計算出來並且修正,但是在亞洲通常房間不大,可能會有很多嚴重Room Modes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我自己小的工作室的Room在125Hz加到12dB、180Hz卻到-9dB,會影響監聽判斷。因此你要了解你房間的Room Modes狀況,加裝吸音、擴散板、或是監聽軟體校正來改善。


透過網路上的計算工具如amcoustics amroc,可以找出算出自己房間的Room Modes,改善可能影響到的頻率

   

    第二個是音量:我認為將音量的平衡(Balance)調整好是混音時最重要的一步。我會將歌曲最重要主角,通常是大鼓(Kick)、貝斯(Bass)、主旋律(Lead Vocal)、小鼓(Snare)的音量平衡做好,再調整其他配器,而EQ、動態等調整不要加太多。

    另外補充,我習慣調整好音量跟簡單EQ後就掛上Limiter,之後的混音調整時,效果就掛在Limiter後面。這不是常見的做法,但因為我之前送母帶後製之後,常覺得鼓的衝擊還不夠強、Vocal也出不太來,因此才這樣進行。而我的Limiter的作動後的訊號衰減(Gain Reduction)控制在1dB以內,若是超過的話就會檢視與調整,讓我在混音中取得更強而有力的聲響。


Q2:老師有哪些常使用與推薦的Plugin?

 我現在最常使用Acustica的Plugin,但是他超級吃電腦資源,所以很常調完就要馬上Freeze以免當機(笑)。而我之前很常使用Plugin Alliance的SSL相關Plugin如SSL G、SSL E等Channel Strip plugin,因為我很喜歡SSL實體控台的音色,也推薦給大家。

 不過如果只能推薦一個Plugin,我一定會推薦「ADPTR AUDIO Metric AB」,它可以讓你放置12首範例歌曲(註:目前版本最大可放16首),可以視覺化查看你的混音歌曲和範例歌曲的LUFS-響度差異,並且可以單獨檢查Mid/Side、Sub/Bass/Mid/High的差異,對於檢查你的混音成果,以及了解別人的混音重點會非常有幫助。


圖為Plugin Alliance所推出的 ADPTR Audio MetricAB


Q3:請問老師喜歡哪一位混音師的作品?

 我最喜歡的混音師是Derek Ali,更被人熟知的名稱是MixedByAli,他非常擅長處理Hip-Hop Rapper的歌曲混音,例如Snoop Dogg, Kendrick Lamar, Jay Rock等人的歌曲。我很喜歡他在Low-End端的處理,還有808、小鼓的混音風格,他可以讓聲音很清晰不模糊,但是又有非常強力的衝擊感,也推薦大家可以聽聽他的混音風格。


MixedByAli(DerekAli),葛萊美獎肯定之混音師,他的訪談可見影片連結


Q4:杜比全景聲混音 Dolby Atmos Mix近期在流行音樂混音中很有話題,不過它的魅力在哪?,有必要再特別再製作一版Atmos Mix?

    說到Dolby Atmos Mix,大概是兩年多前從朋友那知道杜比全景聲混音技術如何應用到流行音樂上,例如7.1.4、9.1.6,因為他們有更多聆聽方位可以辨認,因此有更多有聲響位置與效果的創意可以發展。現在其實許多合作的歌手也喜歡、也想要推出Atmos Mix的版本,通常聽過Atmos Mix的歌手都說聽起來很爽很過癮 (笑)。

    但因為購買喇叭的成本增加,所以製作Atmos Mix的預算跟報價需要抓得更高一些,不過現在透過耳機都可以進行模擬與全景聲混音,當然還是用多聲道喇叭聆聽會更準確一些。


Resident Studios的7.1.4監聽設置-前方與天空聲道


Q5:給予想成為混音師的同學建議

 我認為有兩個,一個是「模仿別人的混音Style,從中找到自己的Style」,我會去找不同混音師聆聽他們的混音風格,然後模仿它,做出類似的風格。在嘗試的過程中,我會發現哪些我喜歡、哪些適合我用在歌曲內,一步步的轉變成屬於自己的Style,我想這會是讓自己有獨特性、別人想來找你混音的一個好作法。

    而另一個是「開發與把握任何合作機會」,你有空可以去Live House像河岸留言,去找你會喜歡的樂團跟歌曲,主動跟他們說「欸,你的歌曲很好聽,我可以幫你混音嗎?」我也是這樣開始發展,不僅可以累積經驗,而且你若做得好,他們會繼續找你,甚至推薦給其他朋友,而你也能夠因此擴大朋友圈,增加更多製作機會。


採訪/編輯:陳從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