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錄音室工作也能成為混音師?」

在現今,有許多年輕世代的音樂人透過自學或樂團經驗,深入接觸混音專業,而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混音師之一-周已敦也是如此。

從嘴哥樂團、Double2 吉他手,到擔任魚丁糸、孫盛希、謝震廷、Trash、渣泥等知名藝人、樂團的混音師、音樂製作人,並獲得2021金曲最佳演唱錄音專輯肯定,老師提到他與一般認知工程師的成長道路不同,不是先進錄音室工作,或是當唱片公司製作助理,而從玩樂團開始,在樂團內擔任製作及錄混音的角色,與唱片公司簽約後,而認識到許多的音樂前輩,經過交流與工作中學習,逐步進入音樂產業。


非典型混音工程師,如何學習專業知識?

2018年樂團休團後,老師開始轉向接案混音,那時候他的混音知識學習養分多來自於網路教學平台PureMix及Mixing with the Masters,其中可以看到很多葛萊美大師的心得與知識分享,知道大師即便用相同的軟體,也能做出高品質的作品,讓他知道肯去鑽研,也能做出如此厲害的作品。

(Mix With The Masters 網頁頁面)

「那時候我把上面的內容幾乎看完,不過因為是全英文內容,初期1小時教學內容通常會花上5小時消化」但老師提到,因為認知自己對混音擁有極大熱忱,因此即便過程辛苦,也都是很好的養分,學習後讓自己不再徬徨,並且提升自信,而自信是音樂中能不能感染人的關鍵,因此這段時間的養份對於老師而言非常的重要。

(周已敦老師獲得21th金曲獎1座演唱錄音專輯獎項與3座金曲獎入圍)


混音師在音樂製作中的角色?小心別踩雷!

在混音上,老師認為混音師有一半以上的責任要成就藝人及服務製作人,不應該把自己放得太重,而是了解製作人、藝人想呈現的樣貌,互相溝通討論出音樂方向。

因此老師在混音時,通常希望製作人給rough mix或是demo,才能知道製作人的想法,並藉由聆聽藝人以前的作品,了解對方的品味,並與藝人以前的作品相比是否有做得更出色。 

對於老師來說一首歌中除了人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節奏類樂器,只要把大、小鼓處理好聽,歌曲就成功一半,後面再花時間處理人聲並貼合樂器,就能讓整首歌變得更加完美。

此外,老師會先預設製作人音樂細節把關,所以收到檔案後若發現問題,不會急著先退回,會先當成是製作人的創意進行作業,當問題影響不大,或是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就會開始工作,製作人後續有提及到問題再討論如何處理。若一開始就退檔案給製作人,反而會營造出彼此合作的不信任感。

(周已敦老師獲得金曲獎之混音作品)


混音師能夠成為製作人嗎?一切工作細節要以藝術創作出發!

現今多數製作人專業背景以詞曲創作、編曲為主,而錄混音工程背景的製作人相對稀少,主因是詞曲、編曲的「創造」是無可取代的音樂能量,反而專業工程的取代性較高。

但這不代表錄混音工程師不適合往製作發展;老師認為混音是一半的專業工程加上一半的藝術創作,在錄混音時,也要將創作思維放進工作中,一切專業的工作細節要以藝術創作者為出發點,而非工程上正不正確為出發,好聽才是重要。

像是Billie Eilish新專輯中Happier Than Ever這首歌曲聲響做得超級破、壓得很兇,較不符合常規混音原則,好不好聽見仁見智,但她依然擁有世界上頂尖的聽眾人數與點擊率。


好的音樂作品,一定是藝術創作及專業工程緊密配合製作出來的,但如果目標是想要成為音樂製作人,還是必須去增加藝術創作的能量,而非專研在聲音工程上,並藉由與他人交流來讓自己成為一位有專業工程背景的音樂製作人。


除了專業知識外,給年輕音樂人的六大建議

而最後談到老師在這幾年的混音、製作職涯中,認為哪些事情對於音樂人來說很重要,他整理了以下六點分享:

1.持續與樂器接觸

不論是混音、編曲,要知道音樂被演奏出來最原始的樣貌,不能忘記根源,要與樂器建立關係,做音樂時他才會回饋給你,並做出想要的聲音。

2.建立好人際關係

在開始接案後,有沒有試著與人交流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尤其音樂產製需要人與人之間合作以及建立連結而成的,要知道身為音樂工業中的一個小齒輪要怎麼與其他的齒輪互動,才能夠運轉;多交朋友、多交流、多與人學習非常重要,單純在家看影片學習是不夠的。

3.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要思考「如何把他的音樂做好」而非「如何把我的混音做得很屌」以混音師的角度,要成就藝人的音樂,帶入自己的品味與美感,發揮專業所長,並成就他的音樂,怎麼樣把藝人的音樂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4.音樂是主觀的

音樂類型有太多,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音樂喜好,不需要覺得每種音樂好聽,但要去理解它厲害的地方在哪裡,身為一位專業的音樂製作人員,要將自己的主觀與客觀相互融合,才能做出好的音樂。

5.提升專業形象

身為混音師,好的喇叭及房間聲學非常重要,除了在自己工作時會聽的更加清晰外,弄好一個舒適的空間,對於他人也會有專業形象的加分,會讓人家會記住混音可以去找你。

6.主動尋求合作機會

剛開始接觸混音時不像編曲有較多的合作機會,因此「主動尋找」有需要混音的朋友,不僅可以累積經驗,也能藉此建立人際關係,不仿先從互惠開始累積作品及經驗。


/採訪:林明翰
/編輯:陳從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