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著做就0失誤的音樂製作法_EP.17 節奏組樂器與編排
節奏組樂器編排
節奏組顧名思義為提供歌曲律動感、節奏依據的配器,而常見的節奏組樂器為鼓組(Drum Kit)及貝斯(Bass),以下針對這兩項配器進行說明。
鼓組
1.鼓組部件說明
即便不是鼓手,對鼓組的聲響也須有所認識,在編曲時才能編出更具律動感的節奏。
鼓組為不同部件的打擊樂器組成,必須先了解各個部件的名稱及聲音特性。
(1)大鼓(Kick)
大鼓是整套鼓組中最低沉及最具力道(Punch)的部件,能提供穩固且厚實的節奏聲響,因此常被當作節奏的基底及重音。
(2)小鼓(Snare)
小鼓的聲音緊實,再加上小鼓底部的響線,可以帶來具有力道且聲音清脆的節奏,不僅能夠與大鼓一樣作為節奏的基礎,也能透過小鼓擊打技巧,如敲擊鼓框、輪鼓等作為節奏改變、
過門的亮點。
(3)踩鈸(Hi-hat)
踩鈸聲響脆亮,可以透過鼓棒擊打或踩踏發聲。雖然力度不如鼓類,但因踩鈸可用腳控制鈸片開合,聲音細節表現可以做得很豐富,因此常被用在細碎或是需要多層次變化的節奏中,
例如:在8beat節奏中,踩鈸會在每個八分音符擊打,比起小鼓與大鼓的擊打頻率還多。
(4)中鼓(筒鼓,Tom-tom)
在一般爵士鼓組中,筒鼓依照尺寸與桶身不同,又可分為三種,這些筒鼓沒有響線、桶身比小鼓長,因此聲響較不清亮。若以尺寸較小的兩顆筒鼓(亦可稱為中鼓)來說,因為尺寸的
差異,在擊打時容易感受到音調、力度的差異,因此較常在轉換節奏的過門時使用。
(5)落地鼓(筒鼓,Floor-tom)
尺寸最大,必須架在地上支撐的筒鼓,常以落地鼓稱呼。落地鼓的低沉聲響僅次於大鼓,除了如中鼓一樣,常做為轉換節奏的過門使用,也可與大鼓配合,做出密集、具有速度感的低
沉節奏聲響。
(6)其他銅鈸類——碎音鈸、疊音鈸(Crash/Ride Cymbal)
銅鈸類因具有金屬製的鈸片,所以會在敲擊時產生高頻率的聲響;而鈸片的形狀、尺寸也都會影響敲擊時的聲響與主要功能。
以碎音鈸(Crash)與疊音鈸(Ride)為例,碎音鈸敲擊時的聲響頻率較寬廣,因此具有侵略性,聽起來有類似破音的聲響感,故常在進入歌曲下一個段落作為提示聲響,或是在歌曲的
高潮中加入,將音樂能量一次釋放出來。
而疊音鈸片較大,且中間有突起的構造(Bell),因此聲音較碎音鈸低,延音(Sustain)也較長,除了能在歌曲中提供固定拍子的節奏外,也可以透過Bell擊打出不同的聲響(如下
圖)。
2.鼓組基礎節奏
編寫常見的基礎節奏時,可先確定重音拍點,再編寫小鼓及大鼓拍點,最後補上高音域的踩鈸豐富聲響即可。
例如:「基本節奏的鼓組編曲圖」以四拍的基礎節奏編寫,將重音放在每一拍,第一次以低沉穩固的大鼓重音進入歌曲,第二次再換成緊實、音調較高的小鼓重音,透過大小鼓輪流打
擊重音製造律動感。
而踩鈸則以八分音符連擊維持節奏感,這就是基本的8-Beat節奏之一。許多流行歌曲會從這種節奏延伸改變,例如:「稍作變化的基本節奏鼓組編曲圖」從大鼓改變規律的拍點,即便
節奏簡單也能製造許多變化。
3.鼓組的過門╱分句法
了解基本節奏後,在歌曲的節奏上就可以進行更多變化,其中最常見為「過門」與「分句法」的設計。
過門(Fill-in)並不是特定的節奏,而是指節奏打點的「變化」,隨著曲風不同而有多種變化。
在「鼓組過門編曲圖」四拍子、兩小節的段落中,可以看到第一個小節仍維持穩定的節奏型態,而到第二小節的最後兩拍則大幅改變打點,透過筒鼓(中鼓、落地鼓)快速擊打,作為
進入下一個段落的預告。
而分句法(Articulation)意指透過樂句演奏詮釋方式之不同,讓歌曲層次更添豐富變化的元素。例如:同樣的節奏,若是打擊踩鈸的兩片鈸片漸開,就會使其聲響音量(Volume)愈
大、延音(Sustain)愈長,產生將歌曲情緒向上推近的效果。
雖然分句法看似只能在真正打鼓時活用,但透過電腦編曲中,數位音樂介面(MIDI)最基本的三項數值變化:「音量」(Volume)、「音高」(Pitch)、「力度」(Velocity),即便
不會打鼓,也能夠將節奏的分句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貝斯
至於節奏組另一個常見樂器——貝斯最主要的功能是「讓節奏穩固且賦予旋律感」,一方面可以用低音線條補足低頻,讓歌曲聲音穩固、豐滿;一方面可強化節奏的重音,不讓歌曲產
生空虛感。
除了旋律線以外,由於貝斯仍具有節奏特性,因此尚須留意與鼓組節奏的密合度,透過以下幾點,能讓貝斯更有效地編寫出來。
貝斯
1.貝斯與鼓點密合
貝斯與鼓組皆為節奏組的角色,因此在重音拍點時,最好呈現彈奏清晰而不混亂的節奏,最基本的方式即為「跟著大鼓拍點」編寫。由於貝斯的聲音不比大鼓低沉,若沒有跟著大鼓拍
點彈奏的話,便會產生歌曲重心不穩的感覺,若能確實掌握此一特性,再做其他拍點變化練習,才不至於手忙腳亂。
2.改變過門、音色,製造層次感
完成節奏的功能後,在旋律性上則可嘗試「善用五度音、滑音等的高低起伏」。
如同大鼓重音與小鼓重音的音高不同,貝斯能夠透過旋律設計不同拍點的音高,以強化輔助節奏律動,最常見的一種編寫方式為在重音拍點使用五度音程的音符,尤其在律動感較強的
切分音重音時,可以嘗試編寫高五度的音符或將高五度音的音符降一個八度(低四度音),會讓節奏的跳躍感更強。
滑音(Glissando)不僅能在真實的貝斯樂器達成,亦可透過電腦編曲完成。但在進行貝斯的電腦編曲時,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才能調整出相似的效果。
(1)確認使用的貝斯音源是否有滑音範本(Sample)。
(2)若沒有滑音的Sample,確認是否可透過MIDI的兩段式按壓(After Touch),將滑音效果做出。
(3)若無法透過After Touch做出滑音,較直接的模擬方式為透過MIDI樂器的彎音輪(桿)(Pitch Bend)的改變,將音調往下降或往上升,以達到類似滑音的效果。
3.跟隨歌曲改變音色
由於真實電貝斯以拾音器收音,在不同位置收音就會產生不同效果的聲音:靠近指板處聲音較悶、靠近琴橋音色較尖亮,因此可視歌曲段落的情況,先選用較悶的音色,到情緒激昂處
再改為尖亮的音色,甚至將兩者以不同比例混合,都會得到有趣的聲音。各位不妨使用真實樂器,或在電腦編曲中,開設兩軌音色稍微有差異的貝斯音軌模擬。
標籤:
MusicProductionE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