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rtist and Repertoire)是協助找出歌手風格與定位,並且透過音樂作品,為歌手創造出商業市場價值的角色。這是音樂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專業,也是音樂製作前期從發散到收斂、市場定位過程的重要人物。

 作為音樂製作人,除了在市場面、製作技術面上的探討,到底製作人要如何結合歌曲與歌手個性、特質,讓他們充分發掘自我可能性與了解自己?

 音樂製作人蕭賀碩,橫跨音樂產業幕前與幕後,不僅是詞曲創作歌手,也曾為孫燕姿、蔡健雅、魏如萱、戴愛玲等知名歌手製作專輯、單曲。

 讓我們跟著小碩老師的腳步,以專輯、單曲製作人兼A&R的角度,分享她在製作前期的規劃、與歌手溝通的方式,以及她對音樂製作獨到的觀點。


A&R:因應市場、時代與媒介,並在有限的製作工具前提下做專輯產出

   小碩老師表示:A&R的工作其實就是考量時代和市場的背景,根據唱片業能提供的工具,和市場上大家對於收聽媒介的使用,去找到歌手可以發展的定位和路線。

針對時代背景,老師表示20-30歲的人一直是流行音樂演出的主力客群,去了解他們的喜好在哪裡以及製作人可以提供的東西很重要,剛好自己很喜歡看現代舞、劇場、樂團跟歌手表演,這些都成為了與時俱進的養份。
 
 老師也談到現在隨著收聽媒介與載體的改變,大眾的閱聽習慣也不一樣了,思考不同世代之間的差異與洞察力十分重要。

關於製作經驗,即使老師經歷類比與數位音樂製作的階段,但她認為:音樂製作人不論現在或未來,面對未來不同的音樂製作型態時,仍會思考『在有限的人力與時間內,讓歌曲能夠完善的被製作出來』。


談Ella《人生不能沒副歌》製作:考量歌手特性預先設定好歌曲彈性及風格

 一般量身定做的流行音樂製作會從歌詞撰寫、編曲、錄音、配唱、一直到混音、後期製作。在製作前期就要考量到歌曲屬性、歌手個性和能夠在歌曲裡面表現的張力來做細緻的規劃,是一個能夠讓歌曲更完整發揮的關鍵。

小碩老師表示在為Ella陳嘉樺的第一次個人巡演-艾拉秀量身定做《人生不能沒副歌》單曲時,艾拉秀導演事先有準備劇本試演的影像給自己,交代故事的來龍去脈,老師考量到單曲與一般傳統演唱會形式不同,將會以演唱會、音樂加上脫口秀的方式呈現並同時具備轉場功能,所以製作初期demo即預先設定好所有的變拍,使歌曲能夠搭配每個場景的轉換。

 在歌曲張力方面,透過配器的變速加強,因此整個歌曲已經趨近最終編曲版本,所以讓Ella對Key試唱時,她就已經知道成品大致形貌。

除此之外,考量到她做主持工作活潑的形象,所以歌曲的設計方式反而可以讓她充分展現幽默。也因為這樣,最後成品的表現反而比原本預期的更好。


巴奈專輯《愛,不到》製作:實驗性音樂製作案件的合作心法

 在小碩老師的音樂製作經歷中,巴奈的新專輯《愛,不到》跟一般音樂製作案件頗有不同。

這張專輯是一張實驗性專輯,嘗試將巴奈撰寫好的demo變成電子探戈(Electronc Tango)的音樂類型。

巴奈Panai〈錯以為了嗎〉Official Lyrics Video(首波主打歌曲,以探戈作為主軸)

最直接的溝通語言:將樂種的律動植入身體中

 由於歌手在歌曲演繹慣性的不同,製作人在配唱階段應該如何與歌手溝通?小碩老師提到自己為巴奈配唱時,為了讓歌手演唱的拍子更精準,老師藉由耐心溝通、使用不同的方式,讓歌手唱得精確同時在詮釋上還能有一定的自由度,包含陪巴奈聽寫一些探戈標準經典曲,把唱歌口氣、進歌點做出來,甚至在製作案開始之前去上了身體課、學習如何跳探戈。

 老師表示「這個經驗對我而言影響很大,就是我才去真正了解這個樂種,理解為什麼在跳探戈舞的人即使不用眼神溝通,移動時只要感覺對方輕輕推你去哪裡你就去哪裡,那個東西我覺得非常迷人,也才了解到利用樂種去跟歌手做溝通這件事情,也能夠用最直觀的方式順利讓歌手理解。

我反而會想要跟更多的歌手分享,我們太常用頭腦在工作這件事情,做每件事情我們就是要回到身體去思考。」


探戈身體課照片(圖片來源:小碩老師)



歌曲的編曲與配唱的溝通協調同步進行

 溝通協調的環節一直都會貫穿音樂製作整體,藉由事先與歌手溝通調整,讓歌手可以進入歌曲的狀態再去做事後錄音的準備,是比較有效率的作法。

而在音樂製作的過程中,因為不同的速度唱起來就會有不同的身體感覺,所以常常會因為歌手現場狀況進行微調,因此保留應對方案的彈性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小碩老師也提到在錄音之前的幾次練團,利用事先準備多種節奏與利用多種參數去做很多變拍細節的調整,調到一個歌手唱起來覺得最適合的版本。

「製作人的溝通方法要因人而異,每個人的需求本來就不同,所以要找到跟對方的溝通方法與應變對策很重要。」


與歌手巴奈、樂手Roberto Zayas討論歌曲細節(圖片來源:小碩老師)



與歌手交心,只為引導與激發出歌聲潛能

 在做音樂製作時,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製作人和歌手彼此互相把心交出來的過程。

小碩老師分享曾經幫一位創作歌手配唱的過程,歌手本身有防衛心,不想要犯下任何錯和瑕疵,因此唱起來無法感動人。

後來老師使用很多種方式表達去引導他,例如:把燈調暗,請他改為坐著唱,情境式引導畫面感:想像一個人在海浪裡面,甚至補了一槍狠話:「我覺得你唱得很好,那你如果就這樣唱一唱,我剪一剪當然也可以,可是這樣對你不公平。你要唱進我心裡啊!你要感動我才行啊!」

後來老師在A1第一次主歌調慢兩個BPM,讓他能夠唱的比較從容一點,最後歌手的爆發力才完整展現出來。「所以用理性、感性、引導、環境各種方式並行,就是為了要讓歌手有最好的表現,也是希望讓歌手明白他的歌聲要先讓製作人感動,聽眾才會因此被歌聲打動。」

 而在與歌手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小碩老師也提到,她會有自己不同的處理方法。因為最後專輯還是會掛歌手的名字,所以會盡量跟他溝通大方向,通常不會太去干涉說,歌手一定要照自己的做,如果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堅持也是好的,那就試試看,如果真的不能溝通,就會選擇後退一步,不去過度干涉。

「這個業界有時會笑稱製作人是服務業,但我會在工作的過程中嘗試找到樂趣。」


藉由與歌手共同參與製作流程,協助找回初心與新的定位

 前期A&R的設定與賦予歌手的定位極為關鍵,不只是要考量到歌手本身的潛力跟可能性,更是為了長遠商業與藝術價值的平衡考量,若設定錯誤或者是偏離市場,甚至很有可能之後要花200%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重新定位也會變得困難得多。

賀碩老師也曾經參與製作案件工作,重新協助已經出道十幾二十年,但是成績一直不是在第一線的歌手們,賦予自己新的定位。

「因為非創作型的歌手他們不像是創作歌手能唱自己的歌曲,所以通常是收到歌就配唱,有些人並沒有經歷整張專輯的製作流程。」

歌手中間一度迷失自己,所以老師藉由讓她參與整張專輯的製作過程,從專輯選歌開始到編曲、樂團、jam等流程,讓她感受做專輯的心路歷程,後來她才慢慢找回當年還沒有當歌手,唱live時的熱情。

「讓歌手知道自己在歌曲裡面所扮演的角色,幫助歌手找到自己的可能性是什麼,這有時候對於歌手而言會比專輯實質商業價值更有意義。」

小碩老師協助歌手配唱(圖片來源:小碩老師)



每個人都想要變得更厲害,但是同理心跟厲害一起並進會更好

 最後對於給予音樂製作人的一些建議和培養的能力,小碩老師的答案獨樹一格。老師表示現在有很多網路線上課程、錄音軟體,在科技上面要克服的時程已經縮短非常多了,反而建議可以多花在閱讀、聆聽,因為在音樂製作的路上常常會需要觸碰到別人脆弱、柔軟的地方,要學習包容、當一個堅強柔軟的後盾。

如果對方想要跟你打一場精彩的球賽,我們也隨時把自己充實好,當有很厲害的球打來的時候,我們也精彩的打回去,這樣製作就會不斷的加乘上去,自己也會有很大的滿足感。


 「製作人要先了解自己,當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才能去協助藝人歌手們走過一段自我探求的旅程。對於音樂,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同理心,我認為那才是更重要的。而我,也還在路上。」


/採訪編輯:張馨云

/編輯:陳從廉